显示本周大事 | 东材科技与杉金光电达成超薄偏光片合作;维信诺ViP OLED即将量产,预计明年出货
LG Display和LG化学10月9日宣布,已利用自己的技术开发出完全从海外公司进口的OLED核心材料“p型掺杂剂(p-dopant)”。
掺杂剂是一种添加到 OLED 发光层中的化合物,可提高器件效率、色纯度和使用寿命。其中,p型掺杂剂在大幅提高OLED发光效率、延长器件寿命、降低功耗方面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在空气中容易劣化,因此被认为是开发难度最高的OLED材料之一。
LG Display 和 LG Chem 研究人员在 Magok LG 科学园分析 p型掺杂剂
这是两家公司最大化协同效应的结果,LG Display 提出材料设计和验证性能,LG Chem 负责材料合成和材料生产。
LG Display 首席技术官 (CTO) Sooyoung Yoon 表示,”自 2013 年我们成功量产全球首款 55 英寸 OLED 电视面板以来,我们创造了机会,通过自主开发核心技术,进一步加强我们的 OLED 技术领先地位。通过结合过去 10 年积累的技术来开发材料,现在我们做到了。“
LG Display一直在与韩国国内合作伙伴推动从材料到零部件、设备等所有环节的本土化生产,以提高OLED产业的独立性并强化供应链,通过这种本土化,LG Display的OLED材料国产化率从去年的58%提高到了今年的64%。LG Display计划未来将其自主开发的p型掺杂剂陆续应用于大尺寸和中小尺寸OLED面板。
02
近日,JBD宣布,其自主研发的0.13英寸Micro LED红光芯片亮度突破100万尼特大关。据介绍,本次红光实现100万nits亮度,得益于JBD在多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包括在材料生长技术、非辐射复合抑制技术及光束发散角控制等方面。
来源:JBD
新一代超薄AlGaInP外延技术和与之匹配的芯片钝化技术是红光Micro LED亮度提升的关键。据悉,JBD红光的像素尺寸为4um,而发光的LED尺寸<2um,这也对发光效率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AlGaInP外延技术的进步极大程度减弱了Micro LED表面非辐射复合的影响,延缓了红光Micro LED在<5um尺寸下的光效急剧衰减的趋势;再结合芯片钝化技术,进一步突破了红光尺寸效应瓶颈,使得内量子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
过去几年中,JBD在红光Micro LED亮度上持续取得突破。2021年,红光亮度首次达到30万尼特;2022年超过50万尼特;2023年2月份再次提升至75万尼特,并为“蜂鸟”全彩光引擎量产铺平道路;2023年9月,正式突破100万尼特大关。
JBD表示,后续将依托已量产的“蜂鸟”全彩光引擎方案,全面推动消费级AR眼镜生态的发展,基于此方案的多款新品即将面世。
03
东材科技10月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2023年9月28日,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杉金光电有限公司本着平等自愿、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一致,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超薄偏光片设备及工艺联合研发项目达成业务合作共识。
来源:东材科技公告
甲乙双方作为业务合作伙伴,拟在超薄偏光片设备及工艺共同开发项目上展开深入合作,包括低配向角、低收缩、低析出、在线涂布、双向拉伸等技术。合作期限:2023 年 9 月 28 日至 2024 年 9 月 28 日。
今年上半年,维信诺全球首发无精密金属掩膜版RGB自对位像素化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打通关键工艺环节和工艺验证,完成了量产工艺集成,维信诺合肥产线已启动了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建设该技术量产线,预计2024年内实现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