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纶科技上半年净利减少452%,TAC功能膜材后续

来源:势银膜链

 

8月24日,新纶科技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782.40万元,同比减少26.93%;实现利润总额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4,546.22万元、人民币-4,196.74万元,同比减少530.01%和452.68%。

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新材料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47%,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5.11%;净化工程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82%,营业成本同比下降。

公告显示,公司“TAC 功能性光学薄膜材料项目”原计划在2018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鉴于 TAC 功能性光学薄膜材料系偏光片关键材料,技术难度大,精度要求高,且项目系国内首例,考虑到日本设备厂商生产能力、交期以及技术人员培训等因素,为保障项目质量,“TAC 功能性光学薄膜材料项目”募集资金投资的 5 条产线分两期建设,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和调试周期相应延迟。
 
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对该项目达产日期进行相应调整,其中一期2条产线将于2018年11月投产,二期3条产线将于2019年12月31日前试产。二期3条产线由于后续产品升级,产线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调整,同时,也在和设备厂商联系调整方案,项目建设和调试周期相应延迟。
 
经第五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对“TAC 功能性光学薄膜材料项目”其余 3 条产线投产日期调整到 2020年12月31日前。“TAC 功能性光学薄膜材料项目”二期剩余的 3 条产线由于后续产品升级,产线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调整,加上柔性显示领域和技术变化较大,2020年6月10日公司经过审慎考虑,决定终止对后续 3条产线的投入。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TAC功能性光学膜”太难了,后续投资终止,剩余资金另做他用。
“TAC功能性光学膜”到底是个什么产品,让国内光学功能膜领军企业新纶科技都望而却步?下面带您了解“TAC功能性光学膜”的前世今生。
 
 
一、液晶显示器及偏光片结构
 
想要了解“TAC功能性光学膜”,就绕不开液晶显示器,我们先来看典型的TFT-LCD显示器结构:
典型的TFT-LCD结构
 
在TFT-LCD结构中,需要两片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光片,称为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这两片偏光片结构还不大相同:

                              
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结构
 
在TFT-LCD结构中,需要用到两片偏光片,每片偏光片包含两片TAC膜(现在也有TAC的替代膜,如PET/SRF、PMMA、COP等),但是只有上偏光片的外侧TAC膜(或SRF/PMMA/COP,下同)会用到“TAC功能性光学膜”,也叫偏光片表面处理膜,据研究与顾问公司TrendBank调研,2019年全球TFT-LCD出货面积为2.07亿平米,对应的“TAC功能性光学膜”市场需求也有超过2亿平米,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市场规模。
 
 
二、“TAC功能性光学膜”开发难度分析
 
“TAC功能性光学膜”主要生产工艺为在TAC原膜上涂布一层功能涂层,固化成膜后即为“TAC功能性光学膜”。

                                                TAC功能性光学膜生产流程
 
根据终端应用场景的不同,“TAC功能性光学膜”的功能层也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TAC功能性光学膜类型
 
“TAC功能性光学膜”的开发难度或者入行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产品性能要求高,对涂层性能及生产设备、生产环境要求很高;

  2. 特别是高精细AG涂层,其开发难度很高,需要厂家具有很强的涂液调配研发能力;

  3. LR涂层生产过程难度较高,涂层为亚微米厚度级别,且厚度控制要求很高;

  4. 原材料TAC基膜完全掌控在国外企业手中,其替代品如SRF、PMMA、COP亦是如此,导致基膜价格较高,利润空间不大;

  5. “TAC功能性光学膜”加工难度较高,膜材较薄较脆,生产过程容易断膜导致整卷报废,项目开发初期良率较低;

  6. 国外“TAC功能性光学膜”生产企业策略性降价,针对性打击国内厂家开发积极性。

 
 
三、新纶的“TAC功能性光学膜”项目如何?
 
新纶的“TAC功能性光学膜”项目从2016年12月募资到现在已有三年半时间,与日本东山合作,引进日本高精密涂布线、技术研发人员。
 
据研究与顾问公司TrendBank测算,新恒东一年的日本技术人员薪资和运营费用可以新建几家小型涂布厂,十足的一头“吞金兽”。但是内部管理及开发模式都参考日系企业,开发进度季度缓慢,难以适应国内显示行业快速发展节奏。
 
目前国内显示行业不像早期日本为主的时期,企业可以花费很大的人力投入和时间投入提前布局,产品开发出来可以赚取高额的利润,如此可以形成源源不断的良性循环。
 
但是这种日本为主的模式放在现在国内的显示行业不太适合,一方面此项目是日韩台都以产业化的成熟产品,再去巨额投入和缓慢开发,后期销售利润难以覆盖前期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国内显示行业变化太快,日系的产品开发风格难以适应国内的行业节奏,下游客户配合意愿不强。
 
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听说新恒东的“TAC功能性光学膜”在下游有成功导入的信息,具体量产时间犹未可知。据悉,公司内部产品开发也不再以“TAC功能性光学膜”为主,而是走多元化的发展路线,积极开拓新项目,如柔性屏保护膜、CPI硬化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