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LCD其实也能做成曲面屏,和手机折叠屏很不一样

来源:面包板社区;作者:黄烨锋

注:文内信息仅为提供分享交流渠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柔性屏除了OLED发展路线之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发展路线,其中之一是柔性LCD屏——由于LCD面板与OLED面板结构上的差异,两者的柔性屏线路也是不一样的。
 
OLED屏幕在对比度、色域、刷新率这些显示参数上固然不错,做成柔性结构在自由度上也更高,但其生产成本高昂——所以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这些折叠屏手机价格居高不下。柔性OLED显示屏成本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材料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大屏良率低。
 
另外,应用柔性基板的OLED显示屏适用于消费电子产品问题不大,但对于汽车等类型的产品而言就不一样了。因为OLED亮度与其寿命成反比。而汽车不仅要求部件耐久性,而且要求屏幕亮度足够,柔性OLED就较难满足这样的需求。



所以我们看到,柔性LCD屏——典型如FlexEnable在推的柔性OLCD(有机LCD)屏幕不仅成本明显更低,在类似汽车这样的应用领域,能够补足柔性显示技术应用的短板。
 
OLCD也因此成为我们理解柔性LCD屏幕的一个重要窗口,它本身也为LCD实现柔性化,同时兼顾低成本指明了方向。
 
FlexEnable公司策略总监Paul Cain先生表示:“OLCD能够将柔性显示技术引入了显示行业的许多细分市场,在这些细分市场中,柔性AMOLED技术在成本和性能等方面都不适合。例如,当今柔性AMOLED可用于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而需要更大面积、更低成本(OLCD的成本大约比OLED低三倍)或更长使用寿命的应用则更适合于OLCD,特别是汽车显示器和数字标牌等需要高亮度和曲面显示的应用。” 
 
 
◤ TFT层改用有机材料
 
当代主流的LCD屏幕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每个像素提供的连接和电极,称为背板(backplane);另一部分是前面板(frontplane),主要是液晶单元。其层级结构大致如下图所示,这里不再详述LCD显示屏的具体原理:


前面板部分的液晶单元通过电压来偏转液晶分子,控制背光的通过与否。液晶单元位于两片偏振片(polarizer)之间。它们整体上类似于光电开关,在不同的区域选择性地开和关。这部分在柔性LCD与普通LCD上虽有区别,但区别不如背板部分来的大。
 
柔性LCD屏幕的核心,主要在背板上。它与普通玻璃基板的LCD屏幕,核心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背板部分的TFT层——至少我们看到FlexEnable的OLCD技术是这样。
 
主动矩阵LCD的背板——即TFT的存在,是因为近代显示屏的像素变得如此之多,而且每个像素还有几百个灰度级要做调整——因此就出现了单独、精准控制这些像素的晶体管,每个像素都有独立的晶体管电路去做控制。一般一个晶体管控制一个像素,TFT就像像素的明暗调节开关一样。


屏幕TFT层的这些晶体管一直以来也是基于硅制造的,这就决定了工艺流程伴随着高温等各种严苛制造条件。也因此,显示屏也就只能基于玻璃基板材料生产。因为玻璃是少有的同时具备耐高温和高透光特点的材料。
 
绝大部分柔性OLED面板采用LTPS(低温多晶硅)的TFT。虽然叫“低温多晶硅”,也可能需要达到500℃的高温。
 
OLCD在技术上,针对这个问题采用的方案是改用有机聚合物材料来造TFT层的薄膜晶体管,所需温度低很多(FlexEnable的数据是可以达到100℃,据说是“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最低温晶体管工艺”),而且让TFT层具有柔性属性。这在整个生产流程上自然能够帮助降低工艺难度和成本。其中关键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叫做FlexiOM——是去年FlexEnable从默克公司收购的一种OTFT材料。



这样的晶体管可直接构建于塑料薄板材料之上(柔性LCD的基板也必然选择具备柔性的聚合物材料,下文将会提到)。这就是FlexEnable一直在宣传的OLCD显示屏的核心所在,字母O代表的是有机材料。这种FlexiOM材料相比非晶硅的电子迁移率更有优势(在量级上与多晶硅还是有差距),电流值相比非晶硅和多晶硅更低,偏压应力稳定性比较好。
 
实际上OLCD的TFT层还有一些讲究,比如说TFT薄膜晶体管阵列需要连接到传统硅芯片电路。这就要求在bonding流程中,在不破坏塑料基板的前提下,保证与硅芯片的连接足够可靠。低温工艺在此就变得很重要,bonding粘合材料以及背板电路设计需要配合传统驱动芯片。此外,传统硅与氧化物技术采用真空沉积工艺,而OLCD采用溶液涂膜(solution coating)工艺,如柔性印刷(flexographic printing)或者slot-die coating,用以制造OTFT堆栈,这其中还是需要技术积累的。
 
这种OTFT制造工艺与材料,实际不仅面向LCD屏幕。Cain先生表示:“除了OLCD之外,FlexEnable的OTFT平台和材料还有许多未来应用,包括超薄和柔性生物识别传感器、X射线检测器以及可穿戴/可嵌入生物传感器等。”
 
 
◤ 基板材料也换了
 
上面提到的这种可在低温下制造的有机TFT层,作为LCD背板,是柔性LCD屏幕的主要技术之一。而如前文多次提到的,柔性LCD的另一个关键还在承载TFT及上层的基板(substrate)材料上。
 
柔性OLED需要将玻璃基板换成具备更大可弯曲性的基板材料,不过在柔性OLED屏幕制造流程中,由于高温的关系,基板材料的选择限制很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既要求材料具备较好的透光性,又要求材料耐高温(以及经受退火、腐蚀等工艺流程),而且还必须具备柔性特质。所以柔性OLED显示屏,因为成本、良率各方面的制约,应用集中在智能手机、手表这样的小屏设备上。
 
前文就提到,OTFT实际上很大程度解决了高温的问题(下文将提到的液晶单元某些部分也不再需要高温),所以基板在材料选择时就宽松了不少,可包括生物基(bio-based)材料。
 
OLCD的基板,采用的是一种名为TAC(tri acetyl cellulose,可能也有选择聚碳酸酯材料)的透明柔性材料。这是一种纤维素材料,可以从木浆这样的天然原料中制得。可想见制造成本是比较低的。实际上TAC材料存在于显示屏供应链也几十年了,主要应用在偏振片上。
 
在OLCD的制造过程中,TAC薄板也需要贴在玻璃支撑层上,“采用传统的胶粘工艺,将低成本的塑料薄板附着在玻璃上,然后使用低温有机晶体管工艺来制造相同的电路”。

而在整个制造流程最后,TAC基板还是要从玻璃支撑层剥离下来。听起来似乎和柔性OLED制造时,最终的激光剥离过程类似。不过FlexEnable在技术介绍中说,对OLCD而言不需要昂贵的资本支出,采用“非常简单的‘释放’工艺”就能将TAC从玻璃上取下。“这种简单的工艺,是OLCD成本低的关键所在,不仅是因为产量高,而且是因为玻璃支撑层可以重复使用。”
 
上述TFT及基板,可以看做是OLCD代表柔性LCD显示屏,与普通LCD显示屏的主要差异。在整体的面板结构,以及工作方式上,OLCD与传统玻璃LCD是基本相似的。而且FlexEnable表示,其制造技术、设备也一样。OTFT工艺可以融入到现有的平面面板显示制造流程中,所以其投入,以及成本是远低于柔性OLED的。应用到笔记本、显示器、电视这样的大屏设备上也就压力不大了。
 
“OLCD叠层利用了现有LCD供应链中的许多材料(起偏器、背光、LC材料和其他材料),因此,柔性显示器的成本结构类似于玻璃LCD。OLCD的制造步骤数量与玻璃LCD相似,并且该工艺过程能够利用现有的a-Si TFT LCD生产线。这使得OLCD成本比OLED等其他柔性显示器低得多,因此可以经济高效地将显示器尺寸扩展到与LCD类似的较大尺寸。”Cain表示。
 
 
◤ OLCD的其他层
 
除了OTFT背板、柔性基板之外,实现柔性LCD还有一些层的柔性化是比较关键的,比如柔性背光。所有的透射LCD都需要背光。LCD面板的背光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侧入式(edge-lit)背光,一种是直下式(direct-lit)背光。侧入式背光的LED光源在整个面板的侧边,然后通过导光板提供均匀的背光。
 
侧入式背光解决方案本身是可以弯曲、实现柔性化的——不过采用足够薄的导光板,才能达到相应的曲面形态,这又会影响到背光的亮度。所以直下式的背光,采用LED阵列作为背光是比较合理的方案。直下式背光本身在实现LCD的分区背光、HDR方面就有优势,LED阵列又能很容易地通过形成曲面,去匹配显示屏本身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