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折叠屏的OCA胶膜有哪些潜力?

以下文章来源于胶我选 ,作者王凯 李泽明

 

显示屏应该算人类对于未来科学幻想的最佳载体了吧。遥想1968年,当代科幻电影的开山鼻祖《2001太空漫游》横空出世,那时人类的科学水平连月球还都上不去,因此剧中各种开脑洞的“黑科技”着实让人们看得目瞪口呆。
 
在众多未来“黑科技”中,就有一台出现在飞船餐桌上的超薄“电视”。当然,50年后的今天我们都知道这个被幻想出来的高科技产品其实叫“iPad”。


 
再后来刘慈欣在08年出版的《三体2》中写道,罗辑冬眠185年后醒过来,发现人们穿的衣服竟然是用布料一样柔软的显示屏做成的!
 
只不过这次谁都没想到,科幻小说中提到的柔性折叠屏技术,2019年就出现在了LV的手提包上。



《三体》中的柔性显示屏已经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更在万众瞩目中出现在了折叠屏手机上!


《三体》中的柔性显示屏已经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唯一的遗憾是,这项充满未来感的技术貌似还处在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的beta版本阶段。比如去年三星的第一款折叠屏手机,刚上市就大面积爆发设计缺陷问题。急急忙忙召回打补丁又急急忙忙二次上市,可以说完全没有了大厂做事情一板一眼的风范。



三星Galaxy Fold屏幕品质问题
 
虽然当时一众“友商”们都在幸灾乐祸,但是平心而论,这次的屏幕问题完全归咎于工程设计实在有失公允。要怪也只能怪手机厂商的理想太过“丰满”,但是材料技术的现实水平却又相对“骨感”!
 
别看“折叠屏”是个纯牌的电子产品,可是真正使其成为“折叠的屏幕”的反而是几项重要的材料技术!
 
其中关键之一就是具有可弯折性能的光学胶膜(OCA)技术!

 
要说这个光学胶膜(OCA)已经伴随iPhone和Android手机红了十几年。
 
别看这货名字中带个“胶”字,其实和“粘接”功能相比,让屏幕变得更“漂亮”才是它的主要任务。
 
由于折射率与玻璃基本一样(1.47–1.48),因此在盖板玻璃和显示模组之间贴上这层OCA胶膜就可以显著减少界面上的反射光线,进而大幅提高亮度和对比度。


光学胶膜(OCA)的工作原理及效果
 
正因如此,在手机屏幕还没被“掰弯”的那些年,可以说OCA胶膜只需要躺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就足以瞬间拉爆显示屏的“颜值”了!
 
但是无奈这世界变化快,谁都没想到手机厂商突然就又需要屏幕“可弯可直”一秒切换。于是OCA胶膜“出工不出力”的舒服日子也随之结束了!



Moto RAZR手机的AMOLED折叠屏模组
 
别看“折叠屏”模组只是一层比纸张还薄的膜,但如果把横截面放大1000倍,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一张由n多层功能膜复合而成的“千层饼”!
 
其中的AMOLED膜负责发光,触控膜负责收集按压信号,偏光片让亮度更高,薄膜盖板负责抵御外界冲击……而这些功能膜之间一定都有OCA胶膜。



折叠屏的构造(简化)
(Foldable OLED Displays Whitepaper_Joel T. Abrahamson)
 
考虑到折叠屏需要承受一天几百次的“掰弯掰直”,所以此时的OCA胶膜除了提升屏幕的显示效果之外,更重要的任务就变成了为各个脆弱的功能层提供机械支撑。无论折叠屏遭遇何种“摧残”都要保证各层功能膜的结构稳定!
 
但是从过去这一年初代折叠屏手机的表现来看,可折叠OCA胶膜出的问题还不少。重灾区就是所有折叠屏都摆脱不掉的“折痕”区域。


三款主流机型屏幕上的“折痕”(知乎@Dieci)
 
究其原因,主要是折叠屏的弯折位置力学表现非常复杂,传统OCA胶膜已经完全不能胜任!而全新的可折叠OCA胶膜上岗时间又不长,注定会出现很多粘接失败与应力破坏问题!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引入材料力学里面的一个概念——“中性层”

 
其实“折叠屏”的力学结构和杂志差不多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把杂志弯折,在外力的挤压下每一页纸都会出现位移。其中越靠近内侧的纸张位移越多。



弯折对物体产生的应力(公众号@胶膜矩阵)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外力在弯折位置会分解成两个方向截然相反的作用力——
 
  • 在弯折部位的外侧分解为指向两侧的“拉伸应力”,这一区域就叫“拉应力层”;
  • 在弯折部位的内侧分解为指向中间位置的“挤压应力”,这个区域被称为“压应力层”。
  • 拉应力层vs压应力层
    (柔性AMOLED显示器的模组力学研究_党鹏乐)
     
    当“折叠屏”的各功能膜都被OCA胶膜粘牢成为一个整体,那么在中间某一层区域,“挤压应力”和“拉伸应力”会互相抵消。这一带就被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应力为0的安全区域
(柔性AMOLED显示器的模组力学研究_党鹏乐)
 
“中性层”是一个安全区域,基本可以认为没有应力作用在这里,因此出现故障的几率也大大降低!
 
但是“中性层”之外的那些功能膜就比较难搞了,如果OCA胶膜粘的太结实,处于“拉应力层”的功能膜就容易因为拉伸应力没办法释放发生断裂;但是如果OCA胶膜粘接力偏弱,处于“压应力层”的膜则会在挤压应力作用下脱胶分层。


拉应力层vs压应力层
(柔性AMOLED显示器的模组力学研究_党鹏乐)
 
作为OCA胶膜来说,想要同时满足这两个完全相反的诉求简直就是mission impossible!也难怪折叠屏手机的折痕位置这么容易出问题!
 
既然问题原因已经分析出来,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很清晰了——创造多个中性层!

 
 
要说这个思路还真是颇具道家“顺势而为”的智慧!
 
因为如果把折叠屏整体的“中性层”分散到每个功能膜上,也就意味着各层的功能膜就都处在了“安全区域”。

 
原本不可调和的矛盾被顺势化解于无形,再也没有你被挤压应力摧残,而我却在被拉伸应力撕裂的问题!